连线:手机通话的终结

原文标题:Clive Thompson on the Death of the Phone Call

原文链接:http://www.wired.com/magazine/2010/07/st_thompson_deadphone/

原文作者:Clive Thompson

协作译者:Optimus,ithinco

  我的电话账单在缩水,不幸的是,不是因为话费的下降。我的意思是我的话费单长度变短了。前阵子我发现了一张十年前的话费单,有15页那么多。因为那个时候我打超多电话——一天就能打20个长途电话。如今我的话费单最多才两三页。

  这些事情可能也发生在你身上。根据尼尔森的数据,在2007年达到高峰以后,人们的平均手机通话次数在逐年下降。而且我们的通话时间也缩短了:在2005年,平均通话时间为3分钟;现在的平均通话时间则接近1分半。

  我们正处于变革之中,换句话说,正在经历一场令人着迷的文化嬗变:手机通话的终结。这一转变在年轻人中尤其明显。就我所知,一些大学生连续多日不用他们的智能手机打一个电话。我最近遇到的一位20多岁的创业家花了30秒钟才找到打电话的按键。

  这一代人不打电话是因为所有人都通过许多其他的方式保持着持久的,轻量级的联系:短信,网络聊天,还有社交网站的站内信息。我们不仅仅比以前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我们有了更好的选择:这些新的联系方式暴露了语音通话设计上的缺憾。它本来就应该被淘汰。

  想想:如果我突然决定给你打电话。我不可能知道你是否方便,而你也不清楚我为什么要打电话给你。我们每次都得打开薛定谔的盒子,谈一谈是否应该谈一谈这个问题。而且,语音通话对情感的消耗很大,这也是为什么被打扰后会诡异地令人觉得精疲力竭。(我们显然觉得语音邮件要更加折磨人:研究显示逾五分之一的语音信息从没被人听过)

  换言之,电话无法提供有关通话双方所处状态的任何信息,因此我们总是会相互打扰。其他我们可用的通讯工具则要礼貌得多。即时通讯可以让我们在不惹恼我们朋友的前提下就能知道他们是否在忙。短信使得我们可以不同步地联系到彼此。(而且,我们可以花更多时间考虑我们想说的内容。)因为对“时刻开机”型社会发展趋势的不满和抗议,我们其实离那种人人都要马上能被联系到的要求越来越远了。

  实际上,这些最近流行的取代电话的媒介可能是唯一有助于维持电话存在的事物。我认识的大部分人在有重要电话要打时,都会提前使用电子邮件,短信或聊天(你忙吗?)来安排。一个未经预约就打到我手机上的电话通过不了对话图灵测试(conversational Turing test):这个电话几乎肯定是垃圾电话,因此我忽略它。(除非是你,老妈!)

  事实上,我估计随着这种混搭使用沟通媒介的发展,我们在使用语音通话上会产生出一种深幂次法则( steep power law)。随着大部分之前花在电话上的时间转移到其他媒介上,我们仍然打少数电话。但这些电话的通话时间会更长,进行通话这种媒介最擅长的深度讨论。

  我们的电话听筒也需要重新设计。如果话筒能显示我们的状态——你方便通话吗?——那将会大大地提高通话效率。而且因为新的iPhone和其他设备使得视频通话变得可能,随着视频通话的普及,我们可能会看到持久虚拟呈现会议的增长。一整天都开启视频聊天,这样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和同事或者配偶交谈了。(有些Skype用户已经这样做了。)

  或者,换种说法就是,我们会打更少的电话,但会说更多话。

  

作者: cnblogs   发布时间: 2010-08-16